据相关报道,全国已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上报待审批。近日,就如何破解和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建议,在“十三五”期间,要将改革重点集中到以县镇为主的政区改革上,推动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县、镇由农村政区向城市政区转化。
撤县设市,其实更应该是一种顺势的行为,一些县、镇的发展规模到达了市的级别,可顺势将其提升为市的建制,既顺应了现实,也通过市的设置来鼓励当地管理者积极完善当地作为城市的各项公共设施,为当地民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品与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与版图扩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市的软环境,吸引人才与务工者,并为其市民化提供便利。
设市,直观的效果就是减少县镇人口、增加城市人口。专家们认为应该加快审批步伐,以此推动城镇化。不过,对于地方来说,一些想要撤县设市的县镇可能更多是看 重设市之后权力、级别与版图的扩大,因此如果重启审批“撤县设市”,那么应该首先修订出一个更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审批标准。一定要去除那些过于功利的地方, 就城镇化来说,它们可能还没做好容纳更多人口的准备,如果不严加审批,一旦设市,很可能又会产生无质量的城镇化,比如务工者的市民化实现质量不高,赶着农 民进城,等等。
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弱化行政级别与权力的关系,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地方行政建制,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它是与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打造服务型政府紧密联系的。要想弱化地方行政建制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使得地方主政者主要考虑地方的长远 发展与提升城镇化质量,就要同时积极推进政府转型,彻底改变地方的政绩观,只有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驱动降到最低,主要以公共服务为主,它们才会扎实地投身 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工作中。
此外,审批需要本着全国一盘棋的思维,而不是东部给了名额,就一定要给西部、北部等,因为各地发展状况不同,东部沿海地区符合撤县设市的地方可能更多一些,比如珠三角一些地方的镇,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常住人口已经非常大。
地方行政建制的不断改革与优化,除了撤县设市,还应该不断推动一些贫困县摘帽的工作,这需要中央职能部门直接收集地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而不只是上报数据。以上方面的改革得当的话,可以更大地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全国已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上报 2015年4月16日 )